第156章 这不是巧了吗?-《超神级学霸》
            
            
            
                
    第(1/3)页
    贺独唱并不觉得自己是个好人,甚至都不觉得自己是个合格的记者。
    即便当初他选择新闻专业,真的就是抱着满腔热诚去的。
    要知道九十年代676分的高考成绩,真就是站在金字塔尖的考生之一。
    距离燕北、华清的分数线也就差了十分左右。
    但他还是毅然决然的报考了华夏人众大学的新闻专业。
    今年已经46岁的贺独唱甚至还记得在那个热血沸腾的年纪,激励他的人生格言——“与其咒骂黑暗,不如燃起一支明烛。”
    这是美国女作家、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说的一句话。
    作为一個在华夏最艰难的时期将一个最真实的华夏用自己的文字展现给世人的坚强美国友人,在这个时代看来多少有些讽刺。
    但对于贺独唱这个七零后来说是真的激励他整个学生时代。当年他的理想就是毕业之后,就要投身新闻行业,他要做华夏最知名的调查记者,用他短暂的一生揭露这个世界一切的黑暗与不公。
    以现在贺独唱的情况来看,这显然真就只是个理想。
    95年的大学生还是包分配的,幸运的贺独唱凭借自己优异的成绩,跟在校期间发表的好几篇的犀利社论,被人人日报选中。一毕业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实习记者。
    90年代京城街头遍地的报刊亭,早已经成为一代消逝的记忆。
    但在那个年代报纸可是普通人为数不多可以获取最新资讯的通道。
    贺独唱甚至还记得那些在报刊亭前悠闲的交谈,直到披着邮政制服的工作人员,骑着自行车,从后座的军绿色的包里,拿出一叠报纸放到报刊亭上。跟报刊亭老板——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大叔打过一声招呼后,骑上自行车扬长而去的画面。
    然后刚刚送来的报纸,不等老板整理,就能卖出七、八份。
    这种画面总是能让年轻的贺独唱感觉骄傲。
    不得不说那个时代的记者,的确是让人钦羡的职业。更别提他还是在人人日报的记者。
    就在贺独唱从实习记者转为正式记者,拥有了独立采编权,踌躇满志要大干一番的时候,他恋爱了。
    一个比他小三岁的京城土著但性格却如江南水乡少女般温婉的少女。
    爱情事业双丰收,贺独唱意气风发。
    然而现实很快便告诉他理想就好像肥皂水吹成泡泡,在阳光下的确会展现出七彩绚烂的颜色,但一碰即碎。
    详实的采访,满腔热情的稿件换来的是主编劈头盖脸一通训斥。
    据理力争的后果可能是失去这份让人钦羡的工作,要么调回原籍去另外的工作单位,要么放弃工作直接辞职。
    正值热恋期的贺独唱最终选择了妥协。
    毕竟他不能太自私了。
    妥协了二十年后,就成了现在的贺独唱。
    在这个时代的报纸已经是日暮西山的行业。
    新媒体的崛起让记者行业的准则从真实、公正、客观、时效,变成了时效、反转、眼球、流量。
    贺独唱也成长为了报社的主任记者,高级编辑。
    此时他正坐在前往西林的高铁上。
    他是去采访乔泽的。
    从老友马宇飞口中得知了乔泽的情况后,贺独唱又在网络上搜索了下乔泽留下的痕迹。
    立刻敏感的发现这是个极好的素材。
    其实贺独唱是听过乔泽这个名字的。
    第一次乔泽在网络上引发爆点的时候,恰好因为快放暑假,等一堆自媒体人想要去寻找乔泽的时候,学校已经暂时关门歇业了。
    再加上种种原因,最终人人日报并没有给予这件事特别的关注。
    但这次情况不一样了。
    如果乔泽真的能成为华夏科学史上最年轻的自然基金专家评委,这绝对是大新闻。
    即便成不了,但到了阶段,以后曝光出去,一样是大新闻。
    更别提乔泽身上本就已经积攒了许多话题。
    目前的情况大概就是乔泽这个名字已经在许多人的记忆中,只是暂时被隐藏了,一旦激活,大概率会成为社会热点。
    最重要的是,目前网络上根本找不到几张乔泽的正面照,这又让这位华夏的少年天才充满了神秘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