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大事不糊涂-《民国江湖二十年》


    第(2/3)页

    “想听实话么?”

    霍四爷朝前探出身子,点点头说:“愿闻其详。”

    江连横也煞有其事地低声回道:“我乐意。”

    霍四爷呆愣片刻,终于明白了再说什么都是徒劳。

    江连横有一万个理由说服自己去帮洋人平乱,但只需一个理由即可终止——千金难买爷愿意!

    开山立柜这些年,他没少跟洋人打交道,借刀杀人的伎俩也不是没用过,但利用洋人和被洋人利用的区别,他还是拎得清的,不曾混淆。

    打小见多了洋人在街面上横行霸道,现如今自己也算有了点势力,又岂能甘愿受洋人的指使?

    “明白了!”霍四爷叹了口气,“江老板有自己的意愿,那我就不多打扰了!”

    江连横点点头,抬手道:“方言,送客!”

    霍四爷走到门口,忽然停下来,回身说:“江老板,您别觉得我就怎么着,沪上惨案,大家心里都憋着火,可日子总得继续往下过,英美烟草公司要是黄了,成千上万人的生计着落又怎么办呢?”

    “卷烟厂又没什么技术,一本万利的买卖,他们不干,有的是人干,不行我来吧?”

    “呵呵,那您可得记着善待咱们华人劳工啊!”

    霍四爷拱手抱拳:“告辞!”

    说罢,一推房门,正巧跟南风撞了个脸对脸。

    “嗬,四爷,你什么时候来的?”王正南连忙招呼。

    事情没谈成,霍四爷笑不出来,只摆摆手说:“刚来不久,你们忙着,我先走了。”

    “好好好,回见回见,改天请您吃饭,您可得赏脸捧场!”

    王正南连声送别,身后的李正西不耐烦地推了一把,催促道:“人都走了,你还进不进去了?”

    哥俩儿一边拌嘴,一边走进办公室,在靠近窗边的沙发上坐下来。

    江连横示意方言关门,随即转头问道:“怎么样,查出来了么?”

    王正南点点头说:“哥,温廷阁的消息没错,这次举国叫歇,还真是有人在背后组织撺掇。”

    “闹得这么邪乎,持续这么长时间,没人组织就怪了。”江连横灭了烟袋锅子,“城里的情况呢?”

    李正西抢道:“现在几乎可以确定,奉天这几起叫歇的源头,出在基督教青年会。”

    “青年会?”江连横有点意外,“那不是要查到少帅头上去了么,他是那的名誉会长啊!”

    “是呀,我也挺意外,可现在的情况就是青年会叫得最欢,到处发传单不说,还要求公署通电慰问,声援沪上呢!”

    “哥,你还记得几年前,有个叫顾乐民的人来找过你么?”王正南接茬儿问。

    “顾乐民?”江连横皱眉思索,“没什么印象了。”

    “嗐,就是求你赞助青年会筹建网球场的那个小学教师啊!”

    “哦,你提这事儿,我就想起来了。”

    “他就是领头人之一。”王正南一边擦汗,一边喘着粗气,“这小子常在青年会演讲,没少出主意,到处撺掇着声援抗议。”

    “城里的密探都不知道?”江连横问。

    “知道,但是碍于少帅的面子,都有点畏首畏尾,也不敢去严查,而且青年会原本就有不少实权大员,少帅是名誉会长,郭鬼子是名誉会员,阎玉衡又是那的总干事,谁还敢轻易得罪呀?”

    老皇帝日渐衰朽,太子党自然无人敢惹。

    奉天公署尚不能齐心协力,沪案风波又岂会轻易了结?

    “那你们也别再查了!”江连横立刻叫停,“他们爷俩心都不齐,让底下的人怎么办事,一朝天子一朝臣,别再把自己搭进去了,爱咋咋地吧!”

    “我也这么觉得,”李正西说,“而且现在全城戒严,大白天的,饭庄里都见不着几个人,满大街的老柴巡逻,沪案已经过去好几天了,也没出什么大岔子,我看他们也是白忙活。”

    “砰——”

    话音刚落,窗外便传来一声枪响,紧接着便是人群呼喊,以及刺耳的警哨声。

    王正南和李正西连忙起身,同时凑到窗边张望,只有江连横背靠在窗棂右侧的墙壁上,抖了抖猩红色的窗帘,见没有第二声枪响,方才探出半截身子,斜眼朝楼下瞥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