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慧极神女宓蔓-《浮世问心》
第(2/3)页
她说着为他系上那枚绣着奇异符文的香囊——据说能防南疆瘴气。
笔锋终于落下:
「玉娘如晤:关外雪深三尺,青周军冻死哨兵已见三起。此间将士闻我复任,士气颇振...」
写到此处,年峰笔尖一顿。他想起离都那日,温玉站在长亭外,发间只簪着他去年赠的白玉兰钗。
「...昨夜梦回都城,见夫人灯下笑颜。醒时帐外刁斗声寒,恨不能立时策马回都。待春冰解冻,必破青周,与夫人共赏...」
突然,帐外传来急促脚步声。年峰迅速将未写完的信折好塞入怀中,亲兵已掀帘而入:
“将军!青周军先锋偷袭外围粮仓!“
——————————————
番泽都城
雪下得比南境更安静。
陆颖王后在宫中新晋,一直想除掉宓蔓王后让自己独宠。某日她安插在静梧宫的眼线来报,说宓蔓近来常与年峰夫人温玉一起。陆颖闻言冷笑:
“难怪那贱人近来行事滴水不漏,原是得了'铁算娘子'指点。“
她想起前次陷害宓蔓之事,自己精心设计的局被宓蔓轻易化解,如今想来必是温玉在背后出谋划策。更令她忌惮的是,温玉不仅精通谋略,有掌管大半军权的夫君年峰,若任由与宓蔓联手,自己在后宫的地位岌岌可危。陆颖把玩着一块良玉,眼中闪过一丝狠毒:
“既然宓蔓的靠山是温玉,那本宫就先断了她的臂膀。“
某日温玉倚在暖阁窗边,指尖轻叩着算筹。案几上摊开的南疆地图标注着密密麻麻的记号。
“夫人,陆颖王后派人送来请帖。“
侍女小心翼翼呈上烫金帖子。
温玉头也不抬:“说我染了风寒。“
侍女欲言又止:“可来人说...王上今晚也会出席。“
算筹碰撞声戛然而止。温玉抬头,窗外一缕雪光映在她骤然苍白的脸上。
“备轿吧。“
当夜,王宫“栖凰阁“灯火通明。
陆颖王后一袭绯红宫装,金步摇在鬓边晃出炫目的光。她亲自为番泽王斟酒,目光不时瞟向末座的温玉——那个女人依然穿着素净的藕色襦裙,发间毫无珠翠,却自有一种令人不安的从容。
“王上。“
陆颖突然开口,“臣妾听闻南境捷报频传,年将军真是国之栋梁啊。“
番泽王眯起眼睛:
“年峰确是用兵如神。“
“只是...“
陆颖话锋一转,“臣妾有个远房表兄在兵部任职,说年将军私自扩编亲兵三营,还截留了送往北境的军械。“
她故作忧心,“若武人拥兵自重...“
温玉手中的茶盏轻轻落在案上。声音很轻,却让满殿倏然一静。
“陆娘娘。“
温玉声音如常清润,“您表兄可曾提及,那三营新兵是用来看守青周俘虏的?至于军械...“
她从袖中抽出一卷竹简,“这是兵部批文副本,请王上过目。“
陆颖脸色一变。她没想到温玉连兵部内部文书都能弄到。
番泽王接过竹简,目光在温玉与陆颖之间游移。最终他放下竹简,淡淡道:
“国难当前,此事容后再议。“
宴会不欢而散。温玉走出宫门时,雪已停了,月光照得青石板路泛着冷光。她拢了拢斗篷,对轿夫道:
“去静梧宫偏门。“
然而轿子刚拐过御街,突然被一队禁军拦住。为首的将领亮出金牌:
“奉王命,请年夫人入宫问话。“
温玉静静看着对方腰间的镣铐,忽然笑了:
“王上刚在宴会上说'容后再议',这'后'来得真快。“
将领面露尴尬:“夫人见谅,我们只是...“
“走吧,别让王上久等。“
她最后望了一眼静梧宫的方向。月光下,宫墙上积着雪的琉璃瓦像一排排冰冷的牙齿。
五日后,北麓关外铃鹿坡大捷。
年峰率南境军反袭火烧青周粮仓,周栾被迫退兵三十里。庆功宴上,番泽王特使带来嘉奖令,却无温玉回信。
“夫人近来可好?“
年峰拦住特使。
特使眼神闪烁:
“王后娘娘召温夫人入宫讲学,想必...“
话音未落,传令兵狂奔入帐:
“报!青周奇袭北麓关残部!“
年峰只得整甲出战。临行前,他将写好的家书交给特使:“务必亲手交予夫人。“
他不知道,这封信与其他七封一样,根本无法到达温玉手上。
番泽国都地牢
地牢铁门吱呀开启,陆颖的裙裾扫过潮湿的石阶。她站在栅栏外,金线绣的凤鸟在烛光下栩栩如生。
“温夫人别来无恙?“
陆颖声音甜得像蜜,“年将军在南疆又打胜仗了呢。“
温玉抬眼看她,喉间血腥气翻涌。她早知道陆颖要对付宓蔓,却未料这把火会烧到自己头上。
“王上收到密报,说年将军在边境私铸兵器...而夫人每月送往南疆的家书里...“
她突然俯身,“藏着谋反密文。“
温玉轻笑出声,血丝顺着嘴角滑落:
“陆娘娘...,没有的事情,你都能无中生有,你可知物极必反。“
陆颖脸色骤变。她最恨温玉这种眼神
——仿佛在看一个愚钝的学徒。
“年峰的信使已经被收买了。你的夫君可不知道你在这里受苦。“
陆颖甩袖转身,“对了,您那位忠仆夏嬷嬷...今早在井里捞上来了。“
铁链哗啦一响。
温玉猛地站起,又因体力不支跌跪在地。她盯着陆颖疯笑远去的背影,尽是悲戚和对命运捉弄的不甘。
当夜子时,狱卒发现温玉靠在墙边睡去
——————————再也没醒来。
她的左手紧握成拳,掰开后掌心是年峰送她的白玉兰钗。
而都城中,宓蔓正对着烛火看着白玉兰钗,她在想,下一个必是自己。若想活下去,就只有年峰。
宫墙外,秋风卷起枯叶。
————————————————
世代461年春,南境军营。
年峰正在沙盘前推演坡青周北城的进攻路线,忽然闻到帐外飘来一阵熟悉的梅香。他猛地抬头,看见亲兵领着个佝偻老妇站在帐外。
“将军,这农妇说...说有夫人消息。“
老妇抬头瞬间,年峰认出这是宓蔓身边的于嬷嬷。她布满皱纹的手颤抖着递来一枚白玉兰钗
——温玉从不离身的贴身之物。
“夫人她...三日前已...“
老妇声音哽咽,“王后娘娘命老奴务必亲手交给将军。“
年峰觉得整个世界突然失声。他看见于嬷嬷的嘴在动,却听不见任何声音。指尖触碰白玉兰钗的刹那,温玉最后一次为他整理盔甲的画面无比清晰地浮现
——那天她笑着说“愿君凯旋“。
“怎么死的?“年峰听见自己嘶哑的声音。
于嬷嬷遗憾道:“陆颖王后…“
年峰突然拔出佩剑。帐内亲兵还未来得及反应,剑锋已抵住他自己咽喉。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于嬷嬷突然叫住:
“将军且慢!宓王后还有第二封信!“
于嬷嬷从发髻中取出一封染着梅香的信笺。年峰机械地展开,映入眼帘的是宓蔓清秀却力透纸背的字迹:
「年将军:玉娘临终托付,望君如雪中青松。今附上她未及寄出的家书,望君明鉴。」
信纸里夹着一片干枯的梅瓣,年峰指尖发颤
——这是温玉的习惯,总爱在信里夹些花叶。
恍惚间,他仿佛看见温玉坐在灯下写信的模样,她微微蹙眉时,左颊会现出一个小小的梨涡。
年峰缓缓放下剑,温玉关心他的字迹跃然纸上。
「寒夜孤灯,提笔念君。南境风霜凛冽,不知君衣可添暖?妾身日日观星,见紫微星明,料想夫君必能克敌制胜。只是夜深人静时,总忧君饮食可还按时?旧伤可曾再犯?
前日梦见君策马归来,铠甲染血,惊醒后久久难眠。君素来刚毅,可妾仍盼君多珍重——胜败乃兵家常事,唯愿君平安归来。待春冰消融,妾必备好君最爱的青梅酒,与君共赏庭前新柳。
纸短情长,不尽相思。盼君凯旋,莫负归期。
——玉娘手书」
“告诉宓王后,“年峰将信笺按在胸前,“年某此生不忘。“
年峰猛地睁眼,眼底最后一丝犹豫被决绝取代。他唤来亲信,声音沙哑如刀刮铁锈:
“去告诉周栾……我年峰,愿降。”
当夜,南境防线最薄弱的烽燧台突然燃起诡异绿火。青周大军压境时,年峰带着三千亲兵打开关门。他单骑立在血色月光下,身后是燃烧的番泽军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