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两日后,永定侯府书房烛火通明。 沈嘉岁指尖划过舆图:“爹爹只需将邓玮提议更换建材之事写入奏折,待他们动手时便上奏朝廷!” “你怎知熹妃会带工匠同去?” “女儿在长公主宴上听说,熹妃最喜仿古建筑。”沈嘉岁捻灭烛芯,“皇陵太妃生前最爱秦砖汉瓦,此次随行必有工部匠人。” 沈文渊望着女儿在黑暗中发亮的眸子,忽然打了个寒战。 这般算无遗策,当真还是他那个只知花钱如如流水的败家女儿? …… 这几日,沈嘉岁难得有空,她打算趁机视察沈家位于城郊的那片庄田。 此前,她已经翻阅过庄园的账本,发现侯府所拥有的田地多达千亩,然而其产出却令人失望。 在旁人手中,一亩良田能产出两百斤粟米,而侯府的这些土地,亩产量竟不足百斤,产量的低下令人震惊。 沈嘉岁心想,她必须亲自走一趟,看看这其中的问题究竟出在人还是土地上。 若是有问题,便要及时处理,不可拖延。 这一天,由纪恩同担任驾车之责,沈嘉岁则携了紫莺,一同向着京郊进发。 时值夏末秋初,京城入秋的脚步总是早于其他地方。 此刻,许多不耐寒冷的树木已经开始换上秋装,落叶缤纷。 沿途上,金黄的叶片随着微风翩翩起舞,犹如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翻飞,为秋日的寂静平添了几分生动的气息。 晨雾未散时,青帷马车已驶出城门。 沈嘉岁掀开车帘,焦黄麦田映入眼帘——本该沉甸甸的麦穗稀稀拉拉垂着,像是饿汉嶙峋的肋骨。 “这片地自老太爷那辈就薄得很。”庄头老周搓着满是老茧的手,“去年试种过江南的占城稻,结果连穗都抽不出来。” 沈嘉岁蹲身抓起把土。沙砾混着碎石子硌得掌心发疼,龟裂的土块间爬过几只瘦小的蝼蛄。 远处佃农佝偻着背浇水,木桶里晃出的水花还没落地就被热浪蒸干。 “东边三百亩更糟。”老周指着龟裂的田垄,“夏日晒得冒烟,雨季又涝成池塘。去年请过风水先生,说是白虎衔尸的凶地。” 紫莺突然惊呼:“小姐当心!” 沈嘉岁险险避开道裂缝。 裙角沾了泥也不在意,她望着天际盘旋的乌鸦忽然轻笑:“紫莺,去城里买三十车煤渣。” “煤渣?”老周与车夫纪恩同面面相觑。 “再寻些石灰和腐草。”沈嘉岁指尖在沙地上画圈,“将煤渣碾碎与石灰混合,铺三寸厚作底,覆上腐草与河泥。” 纪恩同突然插话:“这不就是窑厂烧砖的法子?” “正是要造块能种庄稼的'砖'。”沈嘉岁望着远处光秃秃的山头,“再雇人挖条引水渠,从落霞山引活水过来。” 老周浑浊的眼珠骤然发亮:“小姐是要改良土质!” 暮色四合时,马车碾过满地黄叶返程。 沈嘉岁靠着软枕盘算:改良五百亩沙地需两千两,若种上耐旱的番薯...... “小姐快看!”紫莺突然掀帘惊呼。 官道旁斜着辆华贵马车,镶金车辕上赫然刻着邓家族徽。 十几个工匠模样的汉子正在卸货,粗麻布下露出青灰色石料。 沈嘉岁唇角微勾。 邓少爷开始行动了! 真是天助我也,倒省了盯梢的功夫。 就在这时。 马车猛地颠簸,紫莺慌忙扶住沈嘉岁的肩。 车帘掀开时,纪恩同正蹲在车轱辘旁敲打:“车轴裂了道缝,两炷香就能修好。” 沈嘉岁提着裙摆跳下车,青草混着牛粪的气息扑面而来。 篱笆墙上爬满蓝紫色牵牛花,木门吱呀半掩着。 穿粗布短打的少女蹲在菜畦边拔草,听见脚步声抬头时,发间木簪啪嗒掉进泥里——她从没见过这般玉做的人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