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穿丝拓疆-《我的奇妙动物园》


    第(3/3)页

    吃饭、喝水、走路、穿衣、睡觉、游玩等等,就连坐在大街上发呆,都在无时无刻的产生税收。

    至于说,地主不按照《土地法》规定执行,那既然叫法,不执行自然就违法了,违法就得被惩罚,到时候就好办多了。

    一年后,鲁、梁的老百姓几乎全部出动,忙着织绨运绨,从而放弃了农业生产。时机成熟以后,管仲又劝齐桓公改穿帛料衣服,也不让百姓再穿绨,并且闭关,禁止齐国与鲁、梁两国通商、通使。

    战国时代,齐国本来只是一个海边的小国,姜太公初封时地不过方圆百里之地,而且很多土地都是不适合粮食生长的盐碱地,粮食生产和人口都不多。

    按照计算,种地一年的收获中,种子、人力等耕作成本一般只占收获的两成左右,无地农民再交最高三成地租,加上土地法规定田赋只能由地主交,不得加派给佃户。

    因为你呼吸的空气中,都有治理雾霾产业所产生的税收。

    齐国的邻国,鲁国和梁国的老百姓平常织绨,绨是一种丝线做“经“,线做“纬“织成的纺织品,管仲劝齐桓公穿绨料衣服,并下令大臣们都服绨。

    这是为了保证粮食的安全红线。

    齐国之所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东方的超强大国,与管仲的粮食战略有很大关系。

    上行下效,齐国的老百姓一时间全都穿绨料衣服。齐国绨的价格大涨,管仲还特意对鲁、梁二国的商人说:你们给我贩来绨一千匹,我给你们三百斤金;贩来万匹,给金三千斤。

    这两个典故说明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有多高。

    于是,鲁、梁谷价飞升,齐国开放通商之后,鲁、梁的百姓从齐国买粮每石都要费巨额金钱,而齐国的粮价每石才只有外售价格的百分之一。

    一时间,在英国到处可以看到被木栅栏、篱笆、沟渠和围墙分成一块块的草地。被赶出家园的农民,则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因为宋国海贸发达,丝绸运到海外可以赚取成倍、几十倍的利润,农民种桑养蚕的收益远高于种粮食,怎么选择不言而喻。

    因此,必须立法规定耕地用于种粮的最低比例。

    否则别说利用江南的粮食支援河北,最后可能江南自己都会缺粮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