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陛下万寿无疆!” 听到文武百官的恭维,朱雄英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彻查整个世界,斩杀成千上万的百姓,而这一切,都是最最低级的官员和贵族所为,皇上好大的胆子。 他一点也不担心这件事的严重性。 不管是贵族,还是文武百官,要调查他,都会知道他的屁|股上有一坨大便,一不小心,死个几千条都是轻的。 这么想着,他缓缓转过身,目光落在了朱元璋的脸上。 此时东方刚刚泛起一丝鱼肚白,橙红色的阳光洒在朱元璋的身上。 身体上。 朱雄英发觉,一副杀气腾腾与一副平静的面孔,竟是这样一副自相残缺的样子. 上完早朝,朱元璋带着朱雄英,朱坚紧随其后,三人面色凝重,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 朱元璋在考虑怎样在杀戮的过程中更容易下手,到那时怎样将这种坏习惯一网打尽。 朱标一直在考虑,要不要把这件事闹得太大,把后果降到最低,因为他要杀人的是贵族,是大明百姓的代表,他要不要把事情闹得太大,让贵族们对大明产生一种畏惧。 朱雄英也有一肚子的想法:是不是应该利用这次的机会,利用爷爷对士绅和里长的整顿,将“分丁入亩”与“士绅们”一起干活,一起收粮的政策,当成一种“新政策”来推行…… 三人都知道,这件事必须要大开杀戒才行。 我们来到一间偏厅,朱元璋正在一张太师椅上坐下,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请陛下饮下”朱雄英为朱元璋斟上一杯茶,然后端到了他的面前。 转过身来,再次为朱标斟满: “爸爸,你要喝。” 朱元璋实在是口干舌燥,在朝堂上说了这么多,一杯茶都被他一饮而尽。 随手将手中的茶杯往桌上一搁,转过身来,对朱雄英道: "今天是你第一次上朝,有什么感受?" 事实上,朱雄英最有体会的,就是这次的朝会,和这次的朝会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大朝会上,只有一头象,而在皇宫里,却没有一头象,实在是太可惜了。 不过,朱雄英不敢说出来:如果他真的想要那头象,只怕会被老爹一耳光抽过去…… 朱雄英二话不说,一把抓住朱元璋的手臂,大声的喊道: "我只觉得,我今天一大早起来,实在是受不了了。 "我真的很对不起你们两个,你们两个,为我大明江山,天天这么早就起来 果然,听到这话,朱标露出了欣慰的神色:“我的孩子,终于长大了!”这是在关心自己的父亲啊…… "呵呵!"朱元璋也是一脸笑容,此刻的他,和之前在朝廷中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 "我们的孙子自幼就很有孝心。 一家人聊着天,朴仁勇却是走了进来,停在了远处。 朱元璋斜着眼睛看着他:"什么事情?" “陛下,今天的官员肃穆名单” 说着将一本薄书递给他。 朱元璋接过纸条,嘿嘿一笑,将纸条递到朱雄英面前: “大孙子,好戏来了!” 朱雄英很是奇怪,怎么会在朝堂之上开玩笑,于是他翻开一看,只见上面记录着刑部郎中阎育与国子监相鲁守约之间的谈话。 两人都是四品之下的官员,所以上早的位置并不是很稳。 说的是他们在金水桥上集合的时候,所说的话: 吕守约:“我要小便!” 阎育:“嗯?” 吕守约:我今早吃了一大口豆腐,有点小小便的冲动! 阎育说:“我的裤子口袋里有一泡尿。” “呵呵!”朱雄英忽然忍不住大笑了一声:“真没有料到,一向一本正经的官员,也会有这样的一天,特别是国子监,还是负责管理教育界的。” “嘿嘿”朱元璋也是低低的一笑,然后对着朱标说道。 “铁儿,昨天我们孙子说的,送人入京的事情,我想让你和户部那边商量一下,拟好了一份奏章,你准备好了吗?” “嗯。”朱标从口袋里掏出一本书: “父亲,您先看。” 朱元璋一边听着,一边听着朱标的解释。 “我觉得每年进京都是不对的。”“从一个偏僻的地方到京,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路途遥远,我担心你没有时间做好自己的事情。” “而且,这世上有那么多的将军,我也不想让父亲辛苦。” “因此,儿臣与户部商量了一下:京城,直隶,河南,山东,江浙这几个地方,每年征收一次税金。” “而云贵,广东,湖北,江西,蜀地,陕西,山西,每三年有一次,每三年有一次……” “而且,我认为,你也不必进京,只需要让所有的粮吏,甲吏都进京就可以了。” “而且,人数众多,混乱不堪,我提议,让各地方的官员,来处理这件事情。” “呵呵!”朱元璋并没有理会朱标,而是盯着朱雄英,一脸的懵逼。 外貌。 伸出一只手,在朱雄英脸上轻轻的掐了一把。 “你看,这就是你父亲的睿智…” “你倒是有办法,有时候我也会被你启发。” “不过,一切都要从长计议,不能意气用事,治理国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让你父亲多锻炼锻炼” 朱元璋对朱雄英的纵容,也是有心的。 长孙也有这个打算,但他生在世家,没有受过任何委屈,所以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最主要的是,他的大孙子还年轻,他必须要好好教导,不能有任何的闪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