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研古创新-《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3)页
    茫茫碌碌,不知道做了多少蛋壳陶器胚,终于有一只的器壁达到了要求。
    虽然还是有零点五毫米,但这已经是他现在的技术水平所能达到的极致。
    之后的工艺就简单了,在用传统手工轮制成型后,不上釉,在坯体晾干过程中压光、雕刻。
    最后高温烧结后封窑,  做焦烟渗碳处理。
    这样烧制出来的陶器,黑中透莹,望之如金,坚实凝重;叩之如馨,给人以“乌金墨玉”之感。
    这种形容词,陈文哲并不陌生。
    所以做到这种效果,  他也不会太过担心。
    毕竟他之前烧制的金砖,就跟此时的蛋壳黑陶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要做出一件成品,入窑烧制成功,  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
    试烧结束,以后想要做什么都可以。
    做蛋壳陶最重要的就是练泥、拉胚和利胚,之后都是锦上添花,就算不做,成品也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只不过,陈文哲现在是为了锻炼技艺,所以能做的,能用的工艺,他都要做出来,用上去。
    要知道,在薄如蛋壳的器壁之上雕刻,甚至是印花,都不是简单的事情,还是需要一定的技术的。
    陈文哲基础扎实,加上他又肯努力,所以技艺水平提升的速度很快。
    知道他突然之间感觉,不管拉胚还是利胚,  都变得十分轻松。
    他已经能轻松掌握转盘,  拉制出他想要的效果。
    这个时候,陈文哲的拉胚和利胚技术,应该已经全面突破到宗师级。
    因为他已经能做到零点二毫米的器胚,这是他的拉胚技术和利胚技术互相结合,才能成就的效果。
    可现在他并不清楚这一点,他还在认真的制作各种器型的黑陶器。
    现在他在仿商绢简、仿青铜陶鼎,镂空花瓶、浮雕瓶、笔洗、笔筒、葫芦、香炉、烟壶、挂盘等。
    这些器型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简洁酣畅,古朴典雅。
    当然,也可以弄得繁复一些,比如坯体刻花采用红雕、浅雕、透雕等多种表现手法。
    也可以多加纹饰,而这种薄胎瓷器,其上的纹饰多取材于自然景物,如松、竹、梅、菊、牡丹、鸟、蝶、鱼、虫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