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同样代表着他们筹备起来的节目组并不可能坐在那就能等来大量人选,而是要去线上和线下的茫茫人海中去“打捞”。 线上渠道包括微博、抖音、公众号等平台,发挥想象力,搜索任何可能辐射高颜值群体的关键词,比如校花、约拍、咖啡馆,具体的职业信息也是一种思路。 同时也要发动节目组的所有人脉,请朋友、或者是朋友的朋友推荐。 线下是简单粗暴的扫楼,在商圈、写字楼盯梢,看到符合条件的人就直接上前询问。 像是李修缘那天撞到丁炙和邹雨桐约会的那天,实际上碰上了就是他亲自出来线下扫楼的时候。 其中的工作量之大、之繁琐,远不是之前拍摄整活视频能够比拟的。 这档恋爱综艺策划桉,大致是为3到4对嘉宾准备的,但节目筹备组在第一轮接触到的素人数量至少是最终人选的百倍。 也因此,筛选素人嘉宾的工作周期可以长达4到5个月。 “原来看上去那么简单的模式,背后居然这么复杂的啊?” 邹雨桐有些惊讶。 丁炙点了点头。 “实际上,我们要选择素人嘉宾作为整个嘉宾的主体部分,就注定了我们要面对观众无法想象的工作量。 到时候观众看到的嘉宾,甚至可能是我们以1%的录取率被选中的。 那些素人拿到的不止是爱的号码牌,更是另一片领域的敲门砖,他们的生活会发生改变,因为他们即便在节目结束之后,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公众人物,所以为了节目的口碑,我们必须慎之又慎。” 进入到工作状态,李修缘也不耍宝了。 “这是我们初定下来的四男四女。” 李修缘打开幻灯片,调出几位都市男女的资料,其中还有他们的“面试”视频。 敲定初定人选后,节目组的选角PD会和候选嘉宾相处一段时间,顺着他们的追问“套话”,询问对方喜欢什么样的异性,模湖透露候选人的类型,把好奇心转化为期待感。 这里面也是有技巧的,正如一档好看的真人秀综艺不能全是剧本,也不能毫无“剧本”。 在选嘉宾时,不是什么人都选,首先要选人设。 这里并不是要造人设,而是从人物背景,性格,职业等入手,选出性格能够互相摩擦出火花的人选来。 这是个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定要选一个能出话题的人,太闷的不行,太中庸的也不行,要选有戏的。 幻灯片里头就是节目组搜寻的资料,候选人自己的面试、采访视频。 不得不说,李修缘他们这个团队的工作效率算是极高,而且挑选出来的候选人基本颜值都是过关的,然后学业、职业、素养都是稍微比普通人高一些的,这样既能满足观众的代入感,又能有种“偶像剧”的微妙感。 然后这几个人基本都能够在镜头面比较自在地表现自己,毕竟在节目中,一天有十几个小时,都会暴露在镜头之下,这其实是最基本的条件。 “咦!那个男生好像有点眼熟啊!” 邹雨桐突然指着一个男生的资料,看上去是一个相貌清爽帅气的小帅哥,职业是律师。 她的这番话吸引了丁炙和李修缘的兴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