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篇 第109章 帮衬表弟-《寒门仕子》


    第(2/3)页

    齐誉笑了笑,边给二老斟满了酒,边道:“我还是顺其自然吧。”

    对于皇帝,换成谁都会深感好奇,但是,最关心的,莫过于其德如何。

    这也就是常说的君王评价,如明君、昏君、暴君,之类的。

    按道理来说,臣子是不能够妄议君上的,但现在是在家里,偶尔聊上两句也是无妨。

    齐誉想了想,道:“今上自登基以来,连开恩科礼贤下士,这些都是求才若渴的表现。此外,他还北修长城,南伐倭寇,对外也表现出了强势的姿态。从这两点上来看,今上的文治和武功都具有明君的雏形。”

    柳守业问道:“皇上既然这么有志气,那他为什么不对盘踞在山东的拜帝教匪派兵清剿呢?”

    齐誉却道:“这恰恰说明了今上有德,他做事循规而不逾矩。这么说吧,他之所以没有下旨征讨,完全是顾及了文武百官的想法,没有一意孤行。通过这一点不难看出,在他的心里,大臣们还是很有分量的。”

    随着阅历的增长以及圈子的不断扩大,齐誉的视野也比之前开阔了不少,对放下时政也可以进行初步的分析了。

    总得来说,皇帝还算得上是个有抱负的明君。

    这是齐誉给出的评价。

    二老恍然点点头,都感欣慰。

    在老百姓的眼里,如果臣子所保的是个明君,那就是很值得的;若保的一个昏君,那就是助纣为虐了。

    正说着话,忽见柳荃走来了这间偏厅,说,府衙的礼房经承大人来访了。

    齐誉忙放下筷子出门相迎,然后引到正厅处让座。

    寒暄了几句之后,经承就直接说明了来意。

    什么事呢?

    是一件好事!

    他称:庾大人早就已经安排好了能工巧匠,已在府城的正东门外修建了一座‘进士及第牌坊’,以表齐誉的科举勋章,此事还将计入《地方志》。

    因朝廷的邸报来的比较早,所以庾大人并没有和任何人商量就开始动工了,现已竣工。

    按照当下的律法规定,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牌坊,都必须要经过官府的同意才能修建。

    进士及第牌坊属于是文教的政绩的体现,所以府衙拥有着决策权,不必取得坊主本人的同意就可修建。

    当然,这笔开支也是由地方财政支出的,坊主人不用出钱。

    修建牌坊是好事吗?

    是的!

    可以这么说,一座有文化内涵的牌坊,足可称得上是一个地方的标志性建筑,其影响力可想而知。

    花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