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扶桑镜梦》


    第(3/3)页

    年(1850年),就是直秀返回扶桑的第二年,他留在海外的势力咸亨洋行,开始与幕府在长崎交易。

    当然,幕府闭关锁国已久,开始贸易前废了好大的劲,玩过两次蛮人献宝这样的把戏,又有时任长崎目付小栗忠顺的穿针引线,加上咸亨洋行在直秀的授意下,立志赔本赚吆喝,又肯献上大笔的咨询费,这次终于打通了关节。

    自1851年后,书籍、报刊、蒸汽罐、机床、西洋军械、植物种子、种畜、兰物等源源不断经咸亨洋行涌入扶桑。

    和当时的兰国商馆比,咸亨洋行没有治政方面的要求,而且价格公道、童叟无欺,最重要的是可以赊账,咨询费更是一波波地送上,因此逐渐建立了信誉——想也是,直秀等人雇了一群人,整天到晚地在海外费劲心机地琢磨幕府到底需要啥,兰国商馆这样有业绩要求的机构怎么能与之相比!

    幕府从中受益很大,其中咸亨洋行的风说书尤其被重视:

    从1853年黑船第一次来访开始,西洋人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咸亨洋行及时通报,有时甚至仅仅是为了及时传递信息,咸亨洋行的船也会专门跑一趟。

    这样的义举自然引起了怀疑——扶桑对西洋人的疑心本来就重,没有直秀乱入的世界里,兰国商馆提前通报黑船来访,却被怀疑大言欺人、别有用心,何况咸亨洋行这种赔本卖吆喝的行为,所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当然更加被警惕了。

    但咸亨洋行以“股东为凯尔特人在米国的移民,思谋复国”为由,成功打消了幕府的疑虑——这个理由倒是真的,加上幕府曾有为兰国存亡絶续这样的义举,听起来确实合情合理。

    其实啊,警惕和怀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真香”,只要咸亨洋行有大利于幕府,这生意就能做的稳稳当当地。

    1854年,幕府成立对马水军传习所,船和教官都是咸亨洋行提供的。

    1855年,咸亨洋行还送来了西洋技工,帮助韭山炼铁所开始炼钢产业的建设。

    因为多次大地震和应对西洋人的兵备增加,幕府财政出现了严重亏空,在1855年幕府不得不通过咸亨洋行开始“以扶桑金易海外银”——海外金银比价是一比十五左右,而扶桑是一笔五,期间足有两倍的差异,其中的利益巨大。

    9年间,幕府投入以金易银的本钱折合一百五十万枚天保小判之巨——这里面既有金条也有少量融化的金币,毕竟幕府家也没有余粮啊,库存黄金哪有那么多。

    咸亨洋行果然不亏是“诚实可靠小郎君”,经手的纯金折合后世的9.4吨之多,但前后重未有过差错,给幕府送回了白银近3万八千贯(141吨),分毫不差——当然,咸亨洋行也不是白帮忙,从中收取了一成的辛苦费。

    这些白银相当于中华白银三百六十余万两,折合英镑近一百二十一万。

    这么大的手笔,咸亨洋行从未赊欠延误,反倒是幕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开始就要咸亨洋行以货款抵押,后面数额巨大后,更是要先见到了银子才肯付金子,但咸亨洋行也从未有过怨怼。

    今年,安政六年(1859年)六月,最后一次以金易银的交易前,咸亨洋行还特意另派快船通报了第二次大沽口之战的详情。

    可六月底等商船离港后,在检查咸亨洋行给公方样、重臣的礼物时,一封信才被发现,其中咸亨洋行回顾了多次贸易的经历,尽言依依不舍之情。但这些都是浮云,重点则是信尾的话“情势所迫,贸易中止。山高水远,彼此珍重”。

    之前根本没有发现丝毫异样的幕吏,这震惊可想而知!

    消息传到江户后,幕臣对此大为惊诧,但人都跑了,这详细理由信中也没说,到底因为啥,就成了谜团。

    但别人不知道,可勘查奉行小栗忠顺能不知道么!

    这咸亨洋行和箱馆奉行崛直秀关系匪浅,因此他才运作心腹松前顺丰作为使番,让他到箱馆找直秀询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无缘无故的,咸亨洋行为啥突然跑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