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零章 新武器(一)-《龙啸大明》
第(2/3)页
测试开始之后,兵工厂的工人们首先从车上拿出五支火枪,孙和鼎接过一支,双手递给商毅,道:“王爷,这是改进之后的掣电铳。”
掣电铳是明代的著名的科学家赵士桢就根据佛郎机炮的原理,研制出的一种早期的后填弹式步枪,铳身全长六尺,重六斤,前部安有准星,后部安有照门和装填子铳的弹仓,每铳备五个子铳。铳子铳长七寸,重十两,开有火门,能装二钱四分火药与二钱重的弹丸一枚;而且在子铳的中间部分,用一个铜盘压住,以防止在发射后烟气从筛缝中泄出,薰灼射手的眼睛;因为子铳可以轮流发射,因此射速极快,名命为挈电铳,也就是指射击的速度快如闪电的意思。
这种掣电铳商毅也弄到过几支,不过经过测试发现并不实用,一是枪身太大,全长有六尺多,达到了一米九左右,在战场使用极不方便,二是射程太差,连五十米都达不到,因此基本上无法在战场上使用,而且也没有装配眀军,这大概也是后世有关掣电铳资料不多,远没有鸟铳、鲁密铳有名的缘故。
在另一时空里,真正的后填弹式步枪,一直到十九世经初才出现,其实在此之前,也有无数人在研究过后填弹式步枪。并且有不少成品出现,不过由于这个时代的金属加工精度太低,游隙过大,导致闭气性不佳,因此也极大影响了步枪的射程和威力。使后填弹式步枪始终不能取代前填弹式步枪,这也是早期后填弹式步枪的通病。
不过赵士桢的道路是正确的,如果能够提高掣电铳部件的加工精度,还是可以提高掣电铳的性能,另外就是改小尺寸,商毅也不指望现在就能把铜制定装弹壳搞出来,彻底把前填弹式步枪踢走,对火枪的要术是长度不能大于五尺,即一米五,有效射程不能低于四十步左右,即六十米,这两个条件必须满足。
因为现在南京政府的金属加工技术比赵士桢那个时候要提高了不少,经过孙和鼎等人反复改进之后,确实使挚电铳的密封性能好了不少,尺寸也改小到只有四尺九寸,约合一米四八左右,另外打火方式也改成了火帽撞击打火。而有效射程也免强能够达到四十步。
商毅拿着新的掣电铳,听孙和鼎介绍完之后,也点了点头,让孙和鼎进行试射。
五名试射人员举着掣电铳,对着四十歩外的靶孑“啪啪啪”一阵射击。商毅、段鹏等人也都在一边仔细看着,并且还专程拿来一只座钟计时。
掣电铳的射击速度确实比一般的步枪快得多,一分钟射击次数都在七次以上,如果加以训练,每分钟射击达到十次以上,也不是不可能,只可惜在射程还有所欠缺,四十步的距离,虽然可以打裂木靶,但对铁片的穿透力还不足三成。如果在战场上,估计必须拉近到三十步左右才有效果。
而且论孙和鼎介绍,除了射程之外,由于结构复杂,制做工艺难度大,掣电铳的造价和制做时间都比一般的火枪高得多,一支挚电铳差不多要抵上四五支前装弹式煫发枪。另外挚电铳还有一个劣势,就是因为掣电铳是釆用子铳发射,早期的掣电铳子铳加上火药、弹丸之后,重量达到了一斤多,现在虽然改小了尺寸,但也有九两多,而且子铳的长度也有五六寸,因此一名士兵最多也只能携带三十发左右的子弹,而以掣电铳的发射速度,三十发也就只够三分钟用的。
当然如果在部队里少量装配,还是可以的,至少在近距离的威力还是很大,另外在一些特殊战场,比如城市战、丛林战,就要比前填弹式步枪有用得多了。当然还有就是在船上作战。因为在这些地区作战,距离相对较小,重要的是射击的速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