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山东战役(七)-《龙啸大明》
第(2/3)页
但尽管如此,也兴是能让清军减少一点损失,在中华军阵地前组织的严密火力网面前,清军的进攻依然毫无作用,几乎根本就无法靠近到阵地的五十米前。在两天的战斗中,清军损失的兵力接近三千人,但中华军的防线却依然稳如泰山,沒有受到一点威胁。
驻守枣园的四旅成功的阻击住了清廷的援军,也让周少桓稍稍觉得安心。但他也知道,四旅的阻击战,未必能坚持太长的时间,因为现在中华军也很难绕过章丘县,给四旅大量补充弹药,一但四旅的弹药耗尽,阻击战也就到此为止了。因此目前当务之急还是尽快攻下章丘县。但清军在章丘县的防守力度,很难在短时间内攻克下来,周少桓当然不可能知道,章丘县里的弹药其实也差不多消耗殆尽了。
就在这时,周少桓又收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清廷向山东派来了援军,由汉军正红旗人李国英,率领一万五千人马,赶来增援山东。这时人马己经过了徳州,进入济南府境内。
虽然说这一万五千人马并不算多,但到足以改变目前济南府的局面。因为现在双方都己经调集了自己几乎所有的兵力,在济南、济阳、章丘一带的战场对持,中华军在其他地方的驻守兵力很少,因此这支援军赶到之后,战局的天平也将立刻倒向清军的一边。
而且这还只是清军的第一支援军,谁也不敢保证,以后还会不会有其他援军陆续赶到山东来,毕竟济南是河南的屏障,京师的门户,清廷不可能不重视,而且清廷在北京周边还有二十余万的驻军,三个营的新军,如果要增援济南,绝不可能只有这区区一万五千人马,如果清廷真的出动大军来増援济南,那么仅靠山东军区的兵力,恐怕难以力敌了,还常要从南京増派兵力。
当然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中华军没能极时的攻占济南-兖州一线,如果能够攻占济南或兖州一地,那么再迎击清廷的大军,也就有把握多了。
但现在山东的局势明显严峻起来,这个时候周少桓还能够保持着淸醒的头脑,并没有一味强攻,而是下令部队撤离战场。由第九军退守武定州,驻守济南府东北地区;而第四军则退守淄川、高苑一线;同时又给童大勇下令,让第五军、第十军暂时停止对衮州府的进攻,退守衮州府的东南地区驻守。
中华军撤军之后,阿巴泰、岳乐也都松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这次总算是挡住了中华军的进攻,又得到了李国英的一万五千援军,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直到这时,中华军对山东的进攻也暂时告一段落,整个战事从中华军增援淄州县的谢迁起义军开始,一共进行了差不多有一个月的时间,中华军虽然占领了济南府东北和衮州府东南的部份地区,但最重要的兖州-济南一线还牢牢的掌握在清军的手里,因此预期的战略目标并没有达到。
从战果上来说,清军损失的兵力约为二万七千人左右,阵亡一万八千余人,受伤六千余人,被俘三千余人。而中华军的损失在一万五千左右,阵亡九千多人,受伤近六千,不过被俘的人员并不多,不超过二百人。但清军损失的兵力大半是在前期,在后期就要明显少得多了,而中华军则正好相反。结果到了战事的后期,双方的损失大体相当,甚致可以说中华军还要略多一点。
因此从总体的结果来看,这一次山东战役,确实是中华军建军以来,少有一次全面的败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