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九章 局势的变化(一)-《龙啸大明》
第(3/3)页
基于这些因素的考虑,商毅认为大西军并不足为虑,对中华军的危胁甚致还不如吴三桂的川军。一来吴三桂也算是这个时代少有的名将,而且川军以当初的关宁军为基础组建,本来的战斗力就不在清军之下,现在又装配了大量的火枪火炮,有朝着近代军队模式发展的区势,另外四川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物产丰富,也能为吴三桂提供足够的后勤支援保障。
因此在商毅看来,这个被自己的蝴蝶效应造成的军事力量,才是目前自己最大的敌人。而在南方的第二阶段战役,商毅的计划方略是先打四川,再收云南。
虽然这个方略并不苻合商毅一贯主张的先打弱小之敌,后打强大之敌的作战原则,但打仗最忌违的就是死搬硬套,纸上谈兵。正所谓是兵随势变,任何作战原则,战术思想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灵活运用。
云南孤悬于西南一隅,位置偏避,难对中国大局产生影响,因此完全可以暂时放在一边,不去管他,而吴三桂坐拥四川北连关中,南接云贵,而且正好位于长江上游,顺流直下,就可以进攻两湖,南北可与清廷、永历联手,正是拆沖要地,因此首先打下四川,就可以彻底切断南北的联络,下一步无论是进入关中,攻占云贵,都可以背靠川中,得到川中的物资支援。
还有一点就是所谓强弱,其实是相对而言,和中华军相比,无论是川军还是大西军,说白了都是弱敌,现在商毅只不过是从两个弱敌中选一个稍强一点动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并不算违背先打弱小之敌,后打强大之敌的作战原则。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品书网
请分享
本书来自 品&书#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