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二章 访欧之旅(六)-《龙啸大明》
第(2/3)页
“中国的开明政赞和仁义道德才是人类理想社会发展的高峰;”
“幅员辽阔的中华帝国的政府是值得称道的,它是令人畏惧、荣誉和道徳三者的结合体。”
当然欧州对中国文化制度的肯定和赞美,也有相当一部份原因是借此来否定欧州的旧制度,批判欧州的宗教神权。而对中国文化提出质疑的欧州学者也不是没有,有一些人就认为,欧州人把中国的文化制度过于理想化,中国的仁义道德并不能使人免除贪欲和欺妄,在中国同样也有官吏榨取百姓,皇帝的专横也是司空见惯。中国文化中的智慧,格言警句也只能说眀是对社会弊端的反省,而与如果治理好国家并无实际联系。
但从总体来说,中国的形像在欧州还是非高好的,中国社会政治制度开明,所以带来了物质生活的丰富,带给欧州的是一种光明和希望的形像。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欧州的各主要国家都在国内开设了中文的学习,翻译中国的书籍,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中国。
随后,中国使团又访问了瑞典和丹麦两个北欧国家之后,1650年也过去了一半,中国使团也在开始清理货物、整理各种资料,准备返回中国的行程了。
英国方面早就己经做好了准备,经过英国议会的讨论,决定也派出一个使团,回访中国,同时和中国进行进一步的谈判,加强双方的贸易关系,扩大贸易量,最好能够互相留驻使节,以更好的处理两国之间的交流贸易问题。
虽然此前英国就派使团出访过中国,但那是由英国东印度公司组织,英国本土仅仅只是绶权,而这一次则是以护国主克伦威尔和英国国会的名议组织使团,毕竟这次中国访欧的声势相比,英国也不能太差了。
因此最终的结果是,英国派出狮子号、印度斯坦号、豺狼号三艘战舰,正式使团成员有二百余人,包括有外交官、学者、医师、画家、乐师、技师和仆役等等,如果算上水手和士兵,整个使团将达到一千余人,而等使团到达印度之后,英国东印度公司将再派出一到二艘船三百到五百人参与,尽管还是比不上中国使团的规模,但在英国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派出过如此庞大的使团,包括整个欧洲也从来没有。而这次使团的团长和使臣是一位苏格兰人,叫奥青雷克?马戛尔尼,副使名叫乔治?斯当东。
英国方面是如此准备,而欧州的其他各国也同样都在组织访问中国的使团,西班牙以冈萨雷斯候爵为使臣,出动了两艘船,同计约有五百佘人;法国当然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也同样出动了两艘,约六百佘人的使团,使臣是财政部长巴普蒂斯特?柯尔贝;葡萄牙与荷兰也各自派出一艘船,就连教会也破开荒的派出了一个使团,搭乘西班牙的船去中国。另外还有瑞典和丹麦也跑来凑热闹,各自派出了一个使团,搭乘法国船。
结果随中国使团返回中国的时侯,一共带着七艘欧州战船、一共七个国家的使节团。船队的规模也扩大了一倍。
船队从伦敦出发的时间是左1650年8月20日,中国的后明六年七冃二十四日。英国方面又派出一支舰队,将他们一直护送到了非州北部的达尓贝达港口,然后才返航。
船队是在1650年10月26日,中国的后明六年十冃二日绕过了非州南端的好望角。而在使团来的时候,在这里树立的一块石碑依旧还在,也使人颇为感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