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虽远必诛-《宫略之三十六计》


    第(2/3)页

    事实上敌国只是想浑水摸鱼,一看大军来到,立刻有自知之明的送上降表,与几十万大军对决无意是以卵击石,自寻死路。赵博还朝时不仅带回了降表还带回了爹爹的盔甲,这是敌军作为战利品一直保留的。

    我抚摸着那套熟悉的铠甲,心里百感交集,吩咐他们兄弟:“就拿这套铠甲和娘一起合葬吧。”

    等他们两人退去后,我思虑再三,决定冒个险,径直来到乾清宫。皇上一见我就笑道:“还是你英明,不费吹灰之力就收服了对手,扬了国威,稳了民心。”

    “刚才肖将军说他在受降时听到的一件事,当年的昭武将军赵氏父子并不是贪功冒进而是遭人陷害,之所以全军覆没,是因为有人通风报信,将他们的行军路线的告知了敌国。”我斟字琢句的诉说着实情。

    皇上仰头想了想:“哦,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怎么突然提起这个?”

    “既是冤枉的,就该给他们平反。”我注意观察着皇上的神色。

    “你是说朝中有二心之人。”他不以为然:“单是听对方片面之词就要反案,未免有些草率,谁知道是不是离间之计。”

    “皇上可以下旨彻查啊。”我提了个建议。

    终于皇上转向我:“那么久远又无凭无据的事你为什么这么上心?”看我神情一变,他立刻又道:“好吧,如果果真是冤枉的,那就让赵家的后人来申冤,朕一定让刑部彻查。”

    顿时,我的心里一片冰凉,后人?赵家所有的后人都在这里,可是没一个人可以名正言顺的申冤,我暗自叹口气,看来只能想其他法子了。

    我以为这些年我已让赵博将江府监控的连只蚊子都不能随便的飞进去,不消说关注往来的宾客亲友,就连他府上的杂役都专人盯的紧紧的,唯恐一个疏忽,生出什么乱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