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真实与遐想-《新南游记》
第(2/3)页
根据这样的构思,小说给朱慈炫本人赋予了更多的神奇sè彩,让他成为会念除妖经文和拥有易容镯的jīng通玄学的佛僧。还给他安排了三个有非凡本领的高人做助手。这样才能合理的解释,他为什么最终顺利的到达了台湾。
历史上朱慈炫没有到达台湾,我们不禁要问,若他真的到了台湾,又将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根据历史上,渡海来台的明朝皇族在台湾所受到的礼遇来看,我们可以断定,朱慈炫若真的到了台湾,也只不过会是郑家的一个花瓶,他的存在更多的是种象征意义,尽管他有巨大的号召力
所以,小说的最后,为朱慈炫安排了到了台湾也不如意,只好再逃亡,并且在大海中找到避风港湾的结局。
在小说的最后几段,描写了朱慈炫用他到台湾以前,途经南洋所遇到的各种凶险而悟出的道理,来向身边人解释自己面对反清复明无望的现实,却依然很坦然的原因。那就是世间万物相生相克,没完没了。他相信清朝的统治也会受到汉人的制约,他相信清朝对汉人的统治必将以怀柔政策为主,那样,汉人的生活会好一些,所受的苦难会少一些。
朱慈炫的见解被历史证明是对的,康熙皇帝到乾隆皇帝,清朝统治下的中国进入康乾盛世,清朝入关初期汉人的反清意识也逐渐消减,满汉融合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可是,毕竟清朝是以少数民族的身份主政中国,在整个清朝的历史中,防汉制汉的统治思维始终存在,这就不可避免的影响中国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固有的矛盾之外,清代中国的满汉矛盾始终存在,清朝朝廷以少数民族凌驾于多数民族之上的狭隘思维,成为两个民族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所以,很多人为明朝的灭亡而感到惋惜,甚至很多人都认为,就算清朝入关以后,残明势力也有机会反扑。他们对抗清十六年的南明永历朝和抗清二十一年的明郑台湾,都有很多的期许。永历朝皇族有基督徒身份,若太子朱慈炫成为中国皇帝,那么中国和西洋国家的联系必将非常紧密,中国就不会落后于西方。明郑台湾易守难攻,又重视海权贸易,若发展壮大,也绝对不会让中国再有闭关锁国的政策。同样不会让中国落后于西方。
向南洋发展,被很多人认为是残明势力实现反清复明的唯一途径。其实历史上确有残明势力试图在南洋发展势力的传闻。一是说南明太子朱慈炫在暹罗募兵三万,并且利用自己基督徒的身份,通过传教士向教廷求助,希望藉此在欧洲激发类似十字军的义举,以帮助自己完成反清复明的大业。二是说明郑台湾也曾经想征讨菲律宾,将菲律宾变成反清复明的基地。这些传闻未必全是历史事实,却很符合残明势力发展壮大的逻辑。
所以,小说中遐想了朱慈炫在婆罗洲当上首领和在菲律宾领导华侨起义的事情,也描述了暹罗的朱家镇努力拓展势力的事情。这是历史事实和合理遐想的有机结合。
本小说,就是把对残明势力的所有遐想,都综合表达的一部小说。朱慈炫在南洋所经历的机遇,是我对残明势力在南洋发展的渴望。尽管历史已经无法改变,但是我愿意用我的小说,来为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皇朝增添些光彩。因为历史上,那些立志于反清复明的汉人,是实实在在的在南洋努力过。我只不过把这种努力变的更加神奇罢了!
可是,我的小说还是要尊重历史的基本事实,那就是残明势力最终消亡,无论是朱慈炫和明郑,都未能在南洋发展起来反清复明的势力。朱慈炫人单力薄,他未能在南洋发展起来自己的势力,是完全正常的。可是明郑台湾未能在南洋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则是让很多人感到深深的遗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