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沈建设,呦,这是去镇上啦。我们再说今年上头招工的事情呢。 你们新来的可能不知道,就是……晓得了吧。 今年安阳钢厂下了五个指标。每个大队都在抢呢。 不知道咱们大队,有没有这个机会。” “管它有没有机会呢?反正啊,这名额也落不到咱们头上。 名额和机会,都是给那些老知青的,我可瞧不上。 但凡你要是给新知青,那我没话说。” “有啥便宜的,是你要想,这些知青到咱们大队是来插队的,他们的户口那还落在咱们村呢。 户口不跟着他们的工作单位走,那这样的话,这个……城里面的粮食供应和各种补贴,不也没有吗。 你是不是把这件事情给忘了? 大部分的吃喝,都得靠他们自己呢,一个月赚的都不够自己花的。 有啥好的,又不是我们自家娃,我们不缺粮食,缺钱花。” 这种就是‘亦工亦农’,不享有城市户口的福利,也不享有农村户口的福利,一切都得靠自己兜里有没有钱。 亦工亦农也可以指:“在农闲的时候,工厂开班。 农民到工厂接受训练,教他们使用机器。 各厂可以在农民不耕种时,吸收农民,进行生产培训。 在农业忙的时候,再把他们放回去。” 〔在人民公社时期,伟大的领袖同志提出了亦工亦农。 于1958年提议这种用工制度,即从固定工制向合同制改革。是一种新的尝试。 同时,在这一制度下,获得名额的人员不改变他们的户籍性质及社会福利关系。 在劳动合同期限之内,进厂做工,暂时改变职业身份。 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做工,期满返农。 也可以理解为,现在的编外合同工制度,合同日期截止,就停止! 而下乡的知青,就成为了一批吃螃蟹的人。 进入工厂的期间,如果表现好,受领导的赏识,就可以破格转为正式。 工随可以将他们的户籍转入城市。 重新过的城市户口的福利。 这次安阳钢厂给了指标,让村里人都有一些眼红,钢厂的待遇,是各大厂里最好的。 一个月正式工人的工资就有三十多,还不算逢年过节,厂里给的补贴。 羡煞旁人。 第(2/3)页